【两会专访】
习近平总书记3月5日下午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校要立足新发展阶段,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全方位、全要素、各领域提升质量水平,以自身高质量发展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代表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十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作出全面系统重要部署,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特别是中西部高等教育在时代浪潮中砥砺奋进,随着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等一系列政策相继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竞争力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明显夯实。
“这些成绩与变化,正是新时代十年高等教育驰而不息、奋斗耕耘的缩影。”严纯华代表说,我们应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把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贯彻好、落实好,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回答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和有力人才支撑。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从关注“硬指标”的显性增长向紧盯“软实力”的内在提升转变,多措并举,提高质量、改善条件、优化环境、促进发展,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之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凸显了教育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为高等教育均衡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支持和历史机遇。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交汇的平台,也是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高校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发挥得还不够充分、不够均衡,尤其在引领科技创新方面还存在短板。大多数成果还‘沉睡’在‘书架’上,推动这些成果摆上‘货架’,是我们高校必须从内部率先解决的问题。”严纯华代表强调。
高质量发展是时代主题,也是高等教育面对的新课题。严纯华代表说,经过长期的努力特别是新时代十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进入世界公认的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初步具备了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但客观上来讲,我国高等教育整体上实现由传统向现代、由低效率向高质量、由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变发展的进程还没有完成。高校只有从传统发展模式向数字经济模式迭代升级,从单纯依靠人财物等要素投入线性产出科技成果向实现倍数甚至指数级投入产出比转化,从外部输血向自我造血转化,从资源支撑力向科技创新力转化,才能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严纯华代表建议,高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聚焦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深化科教融合提升育人能力、培育会聚高水平人才队伍等关键着力点,努力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科研实践与管理能力的全要素、全系统、全方位变革。高校要在重大项目建设、前沿科技问题攻关、企业行业难题破解等过程中主动领任务、站前排,提高参与度与贡献率,主动“走出去”,积极“请进来”。
严纯华代表说,要强化各高校之间的人才、教学、科研等要素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集成效应,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发展需要、高等教育需求和区域发展目标,协同打造学科高地,联合产出有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推动区域高校集群发展,进一步提升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水平、成效,以高质量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光明日报记者 宋喜群 王冰雅)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李振英
责编:黄昕鹏
主编:张建兵
声明:本文版权归甘肃广电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疑问请与我们联系,联系电话:0931-8688154!欢迎转载!